傳因良率問題,Intel 18A大規模量產將推遲至2026年一季度
關鍵詞: Intel 18A制程 Panther Lake 背面供電技術 RibbonFET技術 英特爾盈利困境
近日消息,有外媒報道稱,由于Intel 18A工藝的良率不佳,英特爾首款基于該工藝的處理器Panther Lake的大規模量產已從原定的2025年底推遲至2026年一季度。
18A制程是英特爾在半導體制造領域重回技術領先地位的關鍵。陳立武在擔任英特爾CEO后,明確表示英特爾將聚焦制程技術開發投資,尤其是18A制程的推進。他強調,18A制程是英特爾產品的關鍵技術支柱,預計將在未來十年持續推動可觀的晶圓產能
據悉,英特爾18A制程引入了“背面供電”(PowerVia)技術,提高了性能和晶體管密度,解決了傳統供電布局中的問題,提升了芯片的能效和性能。此外,18A制程還采用了RibbonFET環繞柵極晶體管技術,進一步提升了芯片的性能和能效。
英特爾希望通過18A制程重奪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與臺積電和三星等競爭對手競爭。18A制程不僅有助于英特爾自身產品的性能提升,還可能重塑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
英特爾原本的計劃目標是在Intel 18A于2025年底量產之前,將良率提高到50%以上。然而,盡管有傳聞稱Intel 18A的良率已達到55%-65%,但實際良率遠低于這一目標。
多位消息人士指出,通過18A工藝生產的Panther Lake芯片中,僅有極小部分(如5%或10%)符合交付標準。英特爾通常要求良率超過50%才能啟動大規模生產,而盈利則需要達到70%-80%的良率。
英特爾在Intel 18A制程上的投入巨大,但目前的良率問題使其在高端芯片制造領域面臨嚴峻挑戰。盡管英特爾希望通過18A制程重振其制造能力,但目前的良率問題使其在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性生產。
有消息人士表示,他們自2024年底以來就了解了英特爾的測試數據,通過Intel 18A制程制造的Panther Lake 測試芯片中,只有一小部分足以提供給客戶。有分析指出,如果良率無法大幅提升,英特爾可能不得不以較低的利潤率甚至虧損出售芯片。
目前,英特爾正持續處于虧損當中。英特爾CEO陳立武一直在推動降本增效(包括裁員),聚焦核心產品、減少經營虧損和提高股東的投資回報。與此同時,陳立武還遭受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內的美國政客的質疑。盡管在拜訪白宮之后,特朗普“口風”大轉,但陳立武仍然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Intel 18A制程的成功將是陳立武證明自身的重要一環。然而,盡管18A制程已進入風險量產階段,但其大規模量產和客戶接受度仍需時間驗證。首款基于Intel 18A制程的產品——“Panther Lake”的大規模量產有可能將會推遲到2026年一季度,將是不得已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