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算力筑牢人工智能時代安全防線
日前,國家網信辦約談英偉達公司的消息,再次敲響了人工智能時代算力安全的警鐘,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算力已不僅是技術角逐,更是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命題。
??在高度數字化的今天,網絡安全的內涵早已超越個人隱私與企業機密的范疇,成為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國家安全部已發出警示:一些別有用心的技術設計或惡意植入的后門程序,可能成為失泄密的致命導火索。不可否認,“技術后門”的危害遠超想象——那些境外生產的芯片可能在出廠時就被預埋“暗門”,廠商通過特定信號即可遠程操控設備,悄無聲息地開啟攝像頭、麥克風,或命令后臺自動收集敏感數據并回傳;個別廠家為售后服務設置的遠程訪問通道,若管理疏漏被惡意破解,就會成為“竊密者”;更有不法分子利用軟件更新、開源代碼污染等手段在供應鏈中“投毒”,達到非法操控設備、竊取秘密的目的。
??針對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嚴重安全的問題,英偉達回應稱,“網絡安全對我們至關重要。英偉達的芯片不存在‘后門’,并不會讓任何人有遠程訪問或控制這些芯片的途徑。”但是,美國議員曾公開呼吁要求出口的先進芯片必須配備“追蹤定位”功能。而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專家也曾透露,英偉達算力芯片“追蹤定位”“遠程關閉”技術已成熟。這意味著關鍵領域若長期依賴境外算力芯片,無異于將國家安全命脈拱手讓人。
??人工智能的爆發式增長,讓算力成為堪比水電的基礎設施。從金融交易到政務數據,從工業控制到醫療診斷,算力芯片如同數字時代的“神經中樞”,其安全性直接決定著整個社會運行體系的抗風險能力。當算力集群可以被遠程指令癱瘓、關鍵數據在不知不覺中通過“后門”流向境外,任何國家都無法承受這樣的安全代價。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深度與廣度全球領先,僅政務信息化系統就承載著數億人的民生數據,工業互聯網更是連接著國家經濟的核心產業,這些領域若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境外算力產品,后果不堪設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前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國產算力集體亮相,展現出了筑牢安全防線的硬核實力。獲評“鎮館之寶”的昇騰384超節點由16個機柜組成,實現了業界規模最大的384卡高速總線互聯,其強大的并行計算能力不僅滿足了大模型訓練的算力需求,更是從硬件底層構建起了安全屏障。
??華為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有訊飛星火認知、DeepSeek、Qwen等80多個大模型基于昇騰適配開發,而在互聯網、金融、醫療等行業的落地實踐,也證明了國產算力在關鍵領域的可靠性。沐曦首次公開展示的訓推一體GPU曦云C600,集成了大容量存儲與多精度混合算力,全面對標國際旗艦產品,其為金融、政務等領域量身打造的高可靠算力基座,填補了國產高端GPU在核心場景的應用空白。
??國產算力的突破絕非單點閃光,而是形成了多領域協同的生態矩陣。新一代海光C86終端的首發,標志著國產算力從關鍵行業向全行業場景突圍,其覆蓋辦公、科研、工程設計等多場景的能力,讓更多用戶擺脫了對境外終端的依賴。而此前于6月發布的龍芯3C6000處理器意義尤為重大,這款采用我國自主設計指令系統和架構的芯片,無需依賴國外授權技術和境外供應鏈,打破了X86和ARM體系的壟斷。
??正如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所言,“我國信息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構建第三套生態體系”,經過20多年積累,龍芯已攻克通用處理器、AI處理器及基礎軟件設計的關鍵核心技術,這種從指令集到操作系統的全鏈條自主可控,才是抵御“技術后門”的終極保障。
??更為重要的是,從“可用”到“好用”的跨越,標志著國產算力的質變。過去,國產算力常因性能受限、場景適配不足而難以推廣。如今,隨著技術迭代,這些瓶頸正被逐一打破。摩爾線程在生命科學、物理仿真等領域的應用案例,展現了國產GPU在專業化場景的突破;凝聚5000家上下游伙伴的海光產業生態合作組織,形成了“芯片-整機系統-軟件生態-應用服務”的完整閉環,讓國產算力在金融、通信、能源等全行業場景的落地成為現實。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史惠康指出,基于自主指令集龍架構的產品矩陣,實現了從量的擴展到質的提升,這種跨越式發展正是自主信息技術體系底座不斷夯實的體現。
??人工智能時代的競爭,本質上是算力話語權的爭奪,更是安全的博弈。當我們在關鍵領域全面應用自主可控的算力產品,當“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應用”的生態鏈日趨完善,我們才能真正構筑堅實的安全防線。國產算力的崛起,不僅是技術創新的勝利,更是國家安全觀在科技領域的生動實踐。國產算力正在構建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防線,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