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光電整合射頻和光芯片業務,兩大市場現狀和未來需求如何?
作為LED芯片龍頭,三安光電最新決定出手整合業務。9月27日晚間公告顯示,公司將整合旗下射頻類業務和光芯片類業務,以集中公司資源、優化戰略布局。
經董事會審議,三安光電將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從事的射頻類業務整合至泉州半導體的全資子公司泉州市三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另外,將廈門市三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從事的光芯片類業務整合至公司的全資孫公司泉州市三安光通訊科技有限公司。
具體方案來看,圍繞射頻類業務,三安光電將采取資產和負債按照賬面價值方式,將泉州半導體擁有、泉州集成在正常經營運作中所須依賴和使用的資產劃轉給泉州集成,具體包括泉州半導體目前所擁有的東地塊土地使用權、地上房屋建筑物構筑物、射頻類業務所涉生產設備、存貨、專利和專有技術等相關的資產以及與射頻類業務相關的負債。今年上半年,泉州半導體凈利潤虧損約1.38億元;截至2023年8月31日(未經審計),劃轉的資產總額約為20億元,負債總額約為7242.53萬元,最終以實際劃轉結果為準。此外,將泉州半導體從事射頻類相關業務人員的勞動關系也一并轉移。
針對光芯片類業務,三安光電也采取資產和負債按照賬面價值進行轉讓,將廈門集成所有與光芯片類業務相關的資產轉讓給泉州光通訊,具體包括廈門集成光芯片類業務所擁有的生產設備、存貨、專利和專有技術等相關的資產以及與光芯片類業務相關的負債按照賬面價值轉讓給泉州光通訊。今年上半年,廈門三安凈利潤實現4021.52萬元;截至2023年8月31日(未經審計),轉讓的資產總額約為4.82億元,負債總額約為782.94萬元,最終以實際轉讓結果為準。此外,將廈門集成從事光芯片類相關業務人員的勞動關系也一并轉移。
另外,三安光電還調整全資子公司架構,將香港集成持有的從事濾波器研發的三安日本科技的100%股權按照實際出資額9000萬日元轉讓給泉州集成;將廈門集成持有的香港集成的100%股權按照實際出資額1140萬美元轉讓給香港三安光電有限公司。
今年上半年,受LED芯片業務受行業去庫存影響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三安光電實現凈利潤約1.7億元,同比下降約八成。據估算,上述資產調整涉及交易金額超過26億元。
LED芯片營收下降約15.24%,三安業績預減
上半年,因消費需求恢復緩慢,三安光電整體營收約64.69億元,同比下降約4.33%;營業成本約55.92億元,同比增長約4.42%;毛利同比減少約5.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1.4-2.33億元,同比預減75-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預計為-5.83億元到-4.9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將減少71,498.35萬元到80,298.35萬元。
從三安光電給出的分析來看,上半年需求恢復緩慢,導致整體營收有所下降。具體按照業務劃分,LED芯片業務表現不佳,集成電路業務表現不錯,最終業績呈現下降的趨勢,也意味著前者影響可能更大一些。
三安光電指出,上半年由于產品售價下降等因素,LED外延芯片營收同比下降約15.24%;同時,由于報告期內LED產品結構調整未達預期,設備稼動率不足,營業成本上升約7.5%,導致毛利減少約6.2億元。此外,由于傳統LED芯片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增加,三安光電預計對公司存貨計提跌價準備同比增加約1.8億元。
集成電路業務表現則相對亮眼,產品營收同比增長約9.68%,毛利率同比增長約9%,毛利同比增加約1.2億元,其中,主營SiC業務的湖南三安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70%。
值得注意的是,三安光電昨日同步披露了第五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員工持股計劃將2023年、2024年作為業績考核年度,其中,2023年考核目標為營收不低于140億元,2024年考核目標為營收不低于150億元。而2022年,三安光電的營收為132.22億元。
Mini LED市場需求看漲
目前,Mini LED 受限于短期疲弱的消費電子需求及相對較高的成本,Mini LED 產品的市場需求增速趨緩。
但在 LED 產業鏈企業持續布局與各大終端品牌廠商推動下,新品層出不窮,據高工產研 LED 研究所(GGII)不完全統計,2023 年上半年,Mini LED 背光新品超過 80 款,其中共有6 款大尺寸 Mini LED 電視新品發布,大尺寸電視的發布有望進一步提升 Mini LED 終端應用的滲透速度。
Mini LED 背光產品已成功在電視、車載顯示、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等領域實現快速增長,并有望為 XR 領域貢獻重要力量,產品也逐漸從高端走向中端和入門級產品市場。據奧維云網統計數據,今年 618 期間國內 Mini LED 電視銷量和銷售額滲透率分別突破 3%和10%,大幅超越 OLED 電視銷量和銷售額滲透率。
隨著經濟形勢向好,消費需求逐步顯現,技術逐漸成熟,產業鏈日漸完善,滲透進程加快,Mini LED 市場空間將快速擴張。根據 LEDinside 的預測,2024年 Mini LED 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50-60 億美元。Micro LED 作為下一代革命性顯示技術,擁有發光效率高、亮度高、響應速度快、對比度高、壽命長等優點,可覆蓋傳統 LED 直顯大屏,也廣泛深入微型顯示、中小尺寸顯示市場,發展潛力較大。
據高工產研 LED 研究所(GGII)預計,2025 年全球 Micro LED 市場規模將達 35 億美元,2027 年將達到 100 億美元大關。隨著新能源汽車下游消費需求持續上升,汽車銷售市場行情高漲,進而帶動車用 LED 滲透率持續提升。且汽車智能化和個性化趨勢推動汽車照明各項新應用快速發展,ADB 前照燈、多色氛圍燈、貫穿式尾燈的不斷推廣應用,加上車載顯示屏面積增長及數量增加,將給汽車照明市場帶來新的增長動能。此外,基于 Mini LED 的像素化照明不斷發展,將為汽車照明市場貢獻新的增量。
國產射頻芯片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
近年來伴隨著5G、物聯網的加速發展,全球射頻前端芯片市場規模不斷發展。尤其是2021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出貨量上升,同時全球各國積極布局5G基站建設,使得射頻前端芯片市場爆發,規模估計在 268 億美元左右,較 2020 年增長 32.67%。并預計2025年全球射頻前端芯片市場規模將達429億元。
射頻前端芯片行業因產品廣泛應用于移動智能終端,行業戰略地位逐步提升,我國射頻前端芯片行業也迎來了巨大發展機會,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有望大幅提升。在相關新興領域蓬勃發展以及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雙重驅動下,2022年我國射頻前端芯片市場規模達到914.4億元。到 2025 年,預計我國大陸射頻前端芯片總體規模將增長至 1,401.60 億元。
由于國內射頻前端行業起步時間較晚,在人才積累、工藝水平、代工資源和標準制定等多個領域,國內廠商的自主研發能力偏弱,嚴重制約了我國芯片行業發展,也使得國內與國外發達國家之間有著較大差距。從全球射頻前端芯片市場來看,目前市場主要被歐美廠商占據,我國大陸生產廠商目前主要在射頻開關和低噪聲放大器等產品上實現技術突破。
從國內射頻前端芯片市場來看,目前我國射頻前端芯片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一是5G 通信技術引入新的頻段應用、復雜技術和應用的出現等,對射頻前端器件的復雜度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了適應智能手機輕薄化和降低成本的需求,射頻前端的集成度也會逐漸增加,模組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22年開局以來,經濟增速放緩,國際政治經濟局面緊張,地緣沖突頻發,通貨膨脹高企,智能手機創新瓶頸等給射頻前端市場蒙上一層陰影。三是益于國家政策支持、國產替代紅利及資本熱潮的驅動,國內射頻前端行業涌入大量新進者,射頻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面對技術門檻較低且同質化嚴重的部分射頻前端產品,本土的惡性競爭也在吞噬市場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