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功率半導體,材料才是最卷的賽道,三代和四代不相上下?
功率半導體是一個很卷的市場,現在,材料無疑是最大的賽點。
現在廠商都在不斷向高功率密度、低靜態電流、高定制以及高智能方向發展,而從過去到現在的功率半導體市場來看,無論是結構,還是集成程度,廠商都已做到極致,作為對制程敏感度更低的功率IC,材料成為成倍加強功率半導體的神兵利器。所以廠商才不遺余力地投入在SiC(碳化硅)、GaN(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和Ga2O3(氧化鎵)、金剛石等第四代半導體上。
功率器件的材料演進之路
硅作為最常用的半導體材料之一,占據了功率器件市場的主導地位。它的主要優點是資源豐富、工藝成熟和成本較低。然而,這一材料的電子遷移率較低,耐壓和頻率上限也相對有限,限制了其在某些高端應用中的使用。
碳化硅(SiC)以其寬禁帶特性逐漸在高功率和高溫場合受到歡迎。其高耐受電壓、低導通損耗和良好的高溫性能使其在許多應用中具有優勢,正在逐漸蠶食硅的市場份額。但相對較高的成本則是其普及的一大障礙。
氮化鎵也是一種寬帶隙半導體材料,GaN優點是高電子遷移率,低導通損耗,適合高頻應用。但缺點是制造工藝復雜,成本相對較高。
目前市面上主要采用上述這幾種材料來制造功率器件,但與此同時,行業也正在不斷探索新型材料。尤其是氧化鎵和金剛石,這兩種材料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氧化鎵,作為一種相對較新的半導體材料,相比碳化硅、氮化鎵具有更寬的禁帶寬度(約 4.9eV 禁帶寬度),以及具有 8MV/cm 的理論臨界擊穿場強。其高擊穿電場和較低的損耗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由于制造工藝相對不成熟,目前其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氧化鎵有望在高壓和高效的功率轉換系統中找到其位置。
金剛石被認為是終極半導體,因為它在許多方面的性能優于市場上的舊材料(如硅、砷化鎵)和新材料(如氮化鎵和碳化硅)。與其他半導體材料相比,金剛石具有獨特的優勢。
極高的熱導率、優異的電絕緣性能和高溫穩定性:金剛石是一種在高溫下穩定的材料,其電性能在超過2000°C的溫度下不會惡化,遠超其他半導體材料。
卓越的電氣性能:金剛石的臨界電場比硅高30倍,比碳化硅高3倍。與大多數半導體不同,金剛石的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這使其在高溫環境中表現出色。
超高電流密度和電壓:與硅相比,金剛石的電流密度高出5000倍,電壓高出30倍。這使其能夠在高溫和輻射的惡劣環境下工作,適用于極端條件下的應用。
廣泛的應用潛力:盡管制造工藝復雜且成本高昂,金剛石在高溫、高壓和高功率的極端環境中的潛力仍然巨大。其應用范圍涵蓋了電動汽車、具有20年長壽命電池的物聯網、使用硬化電子元件或探測器的核能和空間應用,以及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的超精確量子傳感器等領域。
碳化硅爬坡,氮化鎵增緩
8月28日,矢野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寬禁帶半導體作為硅的替代材料,越來越多地用于功率半導體,2022年全球寬禁帶半導體(基于制造商出貨量)約為182.71億日元,2023年則為268.85億日元,同比增長47.1%。
從不同材料來看,碳化硅(SiC)市場預計為202.93億日元(占比75.5%),氮化鎵(GaN)為46.47億日元(占比17.3%),氧化鎵(Ga3O2)為5.31億日元(占比2%),氮化鋁(AlN)為10.8億日元(占比4%),金剛石為3.35億日元(占比1.2%)。
碳化硅已進入全面增長階段,汽車應用的全面采用預計將成為3年起市場快速增長的關鍵;氮化鎵目前主要用于LED和LD等照明應用以及高頻功率器件應用上具備優異特性,而現在它的問題在于大容量的大規模供應,GaN-on-GaN器件正在高速發展;與碳化硅相比,氧化鎵的性能和成本更具潛力,市場玩家數量正在激增,雖然短期研究結果相繼發布,但它依然是后來者,并且在摻雜和制備上具有一定問題;氮化鋁受深紫外LED、照明影響獲得穩固需求提升;金剛石則在快速增長,日本相關廠商正通過IPO籌集資金以提高產能,雖然它是功率半導體的終極追求,但它在摻雜上擁有不小的問題,還在研究之中。
以上研判結論不難看出,碳化硅不僅是現在增長最為迅速的,也是當下產業化階段走得最順暢的那一個,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之勢,而氮化鎵雖然也在增加,但整體增速并不像碳化硅那樣快。
Yole在8月28日發布的報告也有著類似的趨勢。
Yole報告顯示,隨著8英寸時代到來,受到200多億美元的投資推動,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市場將在2028年達到90億美元。其中,汽車市場占比達到74%,其次則是工業、能源、運輸、電信和消費,分別占比14%、8%、3%、0.3%、0.1%。
市場增長由三方面驅動:一是電動汽車(BEV)中800V電動汽車(EV)是碳化硅加速關鍵點;二是電動汽車直流充電(DC)與xEV(帶有電動動力系統的車輛HEV與BEV)中,大功率模塊化充電器會帶來十億美元的碳化硅市場;三是能源領域在2022年~2028年裝機量不斷攀升,價值數億美元的市場即將形成。
GaN市場則在2028年達到20.8億美元,消費領域本就擁有大量快充市場,2022年~2028年復合增長率保持44%;汽車和通信是GaN兩大高速增長市場,汽車領域ADAS汽車LiDAR正在利用100V GaN器件,此外,在動力總成中采用氮化鎵已經從可行性問題演變為時間問題,近十年來多數廠商一直專注于車載充電器(OBC)和DC/DC領域展開合作。
整體上來看,2022年,包括分立式器件和模塊在內的功率半導體市場總規模可達209億美元,預計2028年這一市場將增長到333億美元。其中,分立式器件市場將從2022年的143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185億美元;模塊市場也至2028年則會達到148億美元。
Yole在報告中強調,他們發現一些在氮化鎵方面發力的廠商放緩了研發的腳步,以待市場增長后再進一步加大投資。
以電子工程世界角度來看,首先,諸多廠商存在碳化硅長期供應協議,此外,碳化硅廠商整體布局較為激進,因此碳化硅整體增長趨勢是必然的。
而氮化鎵方面,雖然Yole報告中展現其放緩腳步的一面,但事實上,氮化鎵正不斷擴大其應用,并在近兩年內有望不斷突破。原因在兩方面:一是氮化鎵與原有硅代工路線極為相似,但氮化鎵工廠產能擴充不是問題,二是碳化硅大功率優勢氮化鎵也可以通過多路串聯解決,大量廠商也正推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用于汽車、PC服務器領域。
從國產方面來看,國產在功率半導體市場相比國外雖有差距,在地緣政治摩擦頻發背景下,替代正在加速。由于SiC和GaN整體成本仍與硅基功率半導體有差距,MOSFET、IGBT分立器件和模組仍然會是3~5年內的主流和增長亮點,不過在5G、新能源、智能化汽車拉動下,SiC和GaN市場前景極佳。
強勢崛起的第四代半導體
隨著2018年特斯拉采用碳化硅(SiC)、2020年小米在快充上使用氮化鎵開始,第三代半導體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終于獲得市場認可迎來發展機遇。此后,第三代半導體在新能源車、消費電子等領域快速發展開來,并逐漸從熱門場景向更多拓展場景探索。
而在第三代半導體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氧化鎵、氮化鋁、金剛石等第四代半導體材料也開始受到關注,金剛石更因擁有耐高壓、大射頻、低成本、耐高溫等特性,被認為是制備下一代高功率、高頻、高溫及低功率損耗電子器件最有希望的材料,而被稱作“終極半導體”。
但其中氮化鋁(AlN)和金剛石仍面臨大量科學問題亟待解決,氧化鎵則成為繼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之后最具市場潛力的材料,很有可能在未來10年左右稱霸市場。
氧化鎵 (Ga2O3 )是一種新型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是被國際普遍關注并認可已開啟產業化的第四代半導體材料。與碳化硅、氮化鎵相比,氧化鎵基功率器件具備高耐壓、低損耗、高效率、小尺寸等特點。此前被用于光電領域的應用,直到2012年開始,業內對它更大的期待是用于功率器件,全球80%的研究單位都在朝著該方向發展。
當前,半導體材料可以分為四代,第一、二、三、四代半導體材料各有利弊,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中存在各自的比較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第一、二代半導體的發展中,無論是在宏觀層面的市場份額、企業占位還是在微觀層面的制備工藝、器件制造等方面,中國與世界領先水平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而在第四代半導體領域,我國氧化鎵的研究則更集中于科研領域,產業化進程剛剛起步,但是進展飛速,我國科技部于2022年將氧化鎵列入“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讓第四代半導體獲得更廣泛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