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中國芯,美國半導體的衰退,比我們想象中嚴重得多
眾所周知,因為害怕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會打破美國的芯片霸權,所以美國一直對中國芯片產業進行限制。
而這幾年,這種限制越來越嚴重,從當前的表現來看,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更是拉上了日本、荷蘭一起來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從設備、技術、人才、資金等多方面施壓。
之前有媒體報示稱,從限制的工藝來看,美國的目標有三個,一是鎖死16/14nm以下先進邏輯制程。二是鎖死128層及以上3D NAND的制造。三是鎖死18nm及以下DRAM的發展。
在美國看來,只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圍堵卡住了,那么先進芯片我們就只有進口,最多就能制造一些成熟的芯片,那樣就還得依賴美國,美國依然擁有芯片霸權。
當然,在全面圍堵之下,我們的芯片產業要突圍確實很困難,給國內芯片產業造成困局。但相應的,因為這個圍堵,美國的半導體也迎來了全面衰退,其嚴重程度,可能遠比我們想象中的,看到的嚴重得多,真正的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英特爾、美光、AMD、Nvidia、應用材料、泛林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國芯片企業,在2022年下半年都混得不太好。
機構數據顯示,目前這些芯片企業的庫存天數目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甚至高于互聯網泡沫和 2008 年金融危機。
為了應對這些危機,從2022年年底開始,國外半導體巨頭接連爆出裁員的消息,如下圖所示,這是目前幾大知名芯片企業的裁員信息。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是因為全球經濟衰退引起的,經濟不景氣,當然會導致芯片不好賣。
但大家想一想,大家回顧一下全球芯片產業60余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整個芯片產業之所以呈現出如今的繁榮景象,正是依賴于全球化市場以及全球化合作創新,這也是芯片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但美國想要切斷這個全球一體化的供應鏈,導致全球的芯片產業面臨著脫鉤帶來的行業挑戰,全球都想要獨立自主,避免自己受到影響。
所以我們看到歐洲、日本、韓國、美國、中國都在全面發展芯片產業,都在往全產業鏈的方面去走,導致了全球芯片產業的重復建設,導致產能增加,同時產品流通變得更復雜和困難。
目前這個局面還在變得越來越壞,日本、韓國、歐洲、美國的芯片激勵政策不斷推出,重復建設也會越來越嚴重,后續眾多的國家和地區,原本芯片的全球大循環體系,會變成“國內大循環”,而原來大量出口芯片的美國企業,芯片會越來越難賣,其它國家都會減少購買,所以我才說“美國半導體衰退,比我們想象中嚴重得多”,現在只是開始。
